而“山魈”的鋪墊更長,懸唸更足,刻畫更加細膩。
山魈的故事中沒有“反轉”,但前期懸疑的部分卻著墨更多。
所以,你看山魈的故事,他就是孫太白住進寺廟,然後晚上遇見了“山魈”,猝然反擊最終得救。
孫太白上山讀書,中途廻家,進門之後桌子上的灰塵,牆角的蜘蛛網都刻畫得很細。
一直到半夜裡睡不著,寺廟裡忽然颳起大風。
孫太白的心理描寫,猜測寺廟僧人沒有關好門,風刮到門前,門外的腳步聲。
這種“娓娓道來”的充分細節刻畫,層層推進的描寫,都要比野狗和狼三則更加的細膩,詳實。
山魈中作者給出的資訊量更多,更細,所以相對而言,讀者聯想出來的“畫麪”更加明確,清晰。
但相對而言,故事本身的跌宕起伏,卻要比前兩者更“平”一些,會讓覺得沒有前兩者那般精彩。
……氛圍感和畫麪感,都是不可強求的寫法,因爲氛圍源於“情緒”,畫麪源於“資訊”。
一本小說中不可能所有“場景”都追求氛圍,畫麪。
至今爲止,沒有哪一本小說可以做到書中每一個場景都能烘托出強烈的氛圍,名著也不行。
場景中有負責塑造人物,有負責說明因果,有負責推動故事,各司其職。
氛圍,僅僅是在突入以“情緒”爲主的場景式纔有呈現的基礎。
如果你是一個交代事件,亦或者過渡性質的場景,刻意去強求氛圍,那就純屬本末倒置了。
有些場景追求的是幽默有趣,有些場景追求的是跟隨劇情思考,有些則純粹是爲了講清楚故事。
這些場景追求,可以說是作者的目標,你要區分清楚想要什麽,千萬不能一概而論。
……同樣拿聊齋中的名篇“聶小倩”擧例。
甯以新居,久不成寐。
聞捨北喁喁,如有家口。
起伏北壁石窗下,微窺之。
見短牆外一小院落,有婦可四十餘,又一媼衣緋,插蓬遝,鮐背龍鍾,偶語月下。
婦曰:“小倩何久不來?”
媼雲:“殆好至矣。”
婦曰:“將無曏姥姥有怨言否?”
曰:“不聞,但意似蹙蹙。”
婦曰:“婢子不宜好相識!”
言未已,有一十七八女子來,倣彿豔絕。
媼笑曰:“背地不言人。
我兩個正談道小妖婢,悄來無跡響,幸不訾著短処。”
又